铝板热轧机热轧乳化液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一
发布时间:2024-11-25 最后编辑时间2024-11-26 浏览次数:177次 来源:
铝板热轧机热轧乳化液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一般从化学管理和物理管理两个方面阐述,今天我们先从化学管理来详细说一下。
a浓度
浓度是乳化液最基本的指标之一,浓度太小,说明乳化剂含量太小,热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量必然不足,形成干摩擦状态,对轧辊寿命和轧件表面造成恶劣影响;浓度太大,说明乳化剂含量过高,乳化液的冷却和流动性变差,轧制的稳定性变差,容易造成轧辊过热、轧件咬入困难和表面不均。 生产中确定一种乳化液的最佳使用浓度的具体做法是:在使用新乳化液时,应以高于产品说明书中建议的使用浓度几个百分点为初始浓度进行轧制实验,待生产正常后观察其使用效果,再决定增减浓度,若此时生产正常,可按0.5个百分点逐步降低其使用浓度,也即在满足正常轧制生产条件,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采用最低的使用浓度。根据不同的轧制产品和轧制工艺,乳化液的使用浓度有所不同,一般在2-10%之间,在轧制纯铝时,乳化液使用浓度可略高一些,而轧制较硬的铝合金时乳化液的使用浓度相对较低一些。检查乳化液中的含油量,每个4-6个小时应检测一次,做到及时准确的添加新油和水。
b黏度
疏水黏度代表了乳化液热分离后油相的黏度。乳化液是通过黏度和润滑添加剂来完成轧制润滑任务的。对于一定的轧制过程,轧机状态(如轧辊的表面粗糙度)来说,,润滑剂的黏度应该是一定的。但由于外来泄油如液压油、齿轮油、润滑脂等的干扰,润滑剂的黏度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影响轧制的稳定进行。因此,应通过日常检测及早发现黏度的改变,提前采取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主要检测疏水物黏度,每周至少测试一次,观察变化趋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c颗粒度的大小及其分布
乳粒大小和热分离之间的关系是金属离子含量增加,乳粒尺寸增大;乳粒尺寸增大,热分离率增大。 采用颗粒度分析仪,分析油粒平均尺寸及其分布,有条件的企业应每天检查一次
d红外光谱分析
采用红外光谱仪分析计算油相中主要成分的百分比(脂、酸、皂、乳化液),并观察变化趋势,适时添加。
e灰分
灰分值增大,电阻率下降,说明乳化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含量增加。金属离子会削弱乳化剂的作用效果,使乳化液油相颗粒变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变小,它还会大量消耗有机酸,使在较低温度、压力小的轧制条件恶化。检测乳化液中金属皂及金属微粒,每周检测一次,并结合每天一次的电导率检测。
f ph值
采用酸度技能准确检测乳化液的ph值,每天至少检测一次。
g 生物活性
利用细菌培养基片检测乳化液中细菌含量,正常情况下,每周监测一次,异常状态下应加大频次。一般细菌含量小于10^6个/ml属于正常,不用采取措施,当细菌含量大于10^6个/ml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如加杀菌剂或提高乳化液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