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调整带坯头部上翘或下弯?
发布时间:2023-08-14 浏览次数:625次 来源:
带坯头部上翘或下弯产生的原因是轧件上下表面温度差、氧化铁皮残留、轧辊表面粗糙和轧制线不水平等。
(1)加热的温度差使带坯头部上翘或下弯
这种弯曲只能在断面较大的轧件上见到,随着轧件的延伸,轧件断面上的温度差逐渐趋于平均,弯曲即可能消失。调整处理方法:加强联络,要求改善加热操作、消除温差。在可逆式粗轧机上轧制时,因可逆式轧机轧辊可以变速,所以可采用调整上下轧辊速度的方法,减轻或消除上翘或下弯现象。采用延迟除磷的方法消除头部的上翘。
(2)轧件在轧制线上停留时间过长造成轧件的上翘或下弯
轧件在轧制线上停留时间过长引起轧件上下表面散热不均匀。这种情况主要是轧制线上产生故障暂停轧制面造成的。调整处理方法:当轧件在轧制线上停留待轧时,除磷水、轧辊冷却水、辊道冷却水应及时关闭或减小,不要浇到轧件上。同时轧件在辊道上,不要固定停留位置,而应使其前后移动,防止轧件局部温度降低。
(3)轧辊粗糙造成轧件的上翘或下弯
一般来说,轧件弯曲发生在辊子粗糙面一侧。处理方法是:可采用调节速度来消除;发生严重的上翘或下弯时,可改变压下负荷分配量或增加轧制道次;如采用上述措施还不能克服时,停机进行检查或换辊。
(4)轧制线过高或过低引起轧件形状变化。
轧制线过高引起轧件下弯,轧制线过低造成轧件上翘,此时必须进行轧制线的调整。 支撑辊与工作辊不当,使辊缝超出轧制线过高或过低。造成原因是支撑辊更换时,支撑辊下部调整垫块厚度计算或使用错误。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换辊时必须根据支撑辊直径和工作辊直径进行选择和配辊。在更换支撑辊时,应根据操作规程选择所使用的调整垫块。轧制线过高,轧制时轧件对导卫板、轨道衬垫板、机架辊等会给以压力,并使电机负荷增大,更易使上述设备损坏。轧制线过低,轧制时轧件同样要碰损导卫板、上部防护板和除磷罩等设备,造成设备故障和轧件下表面因擦伤而产生必须适应或基本适应轧制道次的变更范围。
(5)由于氧化铁皮的残留而产生带坯头部上翘或下弯
在有氧化铁皮残留的板面上,板面向有铁皮侧弯曲,这是因为有氧化铁皮残留部分,轧件温度低或延伸打滑所致。防止措施:通过速度调节来处理。同时分析氧化铁皮残留原因时,必须观察除磷效果。加热温度不当、侧压量分配不当等都易产生铁皮的残留。检查除磷水喷嘴的角度和堵塞情况,以提高除磷效果。
(6)使用中的轧辊,由于油滴影响而造成板形变化
使用中的轧辊受到油滴的影响,轧辊表面粗糙程度就不同,轧制时产生打滑,使板形变化。防止措施是:在更换轧辊时,必须检查辊面是否有油,如有油需用碱和破布进行清楚。轧制过程中,要检查轧机上部或轧辊轴承是否漏油。如漏油应采取措施加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