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板热轧过程中轧辊的控制
发布时间:2023-01-07 浏览次数:55次 来源:
轧辊的原始辊型的设计、硬度、辊面粗糙度以及表面磨削质量的控制等对板材表面质量的影响很大,因而必须对轧辊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a 轧辊的初始凸度
轧辊初始凸度的合理选择是控制板形和板材中凸度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生产合金品种多、规格跨度大,仅有乳液分段冷却和液压弯辊等板形控制手段的情况下,轧辊初始凸度的确定显得非常重要。事实证明原始辊型的优化能明显改善板形,原始辊型的分组主要由轧件的宽度和变形抗力决定,每组原始辊型应具有以下特征:1、对规定宽度范围内的产品有良好的板形;2、辊缝对轧制力的变化具有稳定性;3辊缝对弯辊力的变化具有高的灵敏度;4、轧辊具有均匀的磨损性。因为支撑辊辊凸度的变化对辊缝变化的灵敏度小于工作辊辊凸度变化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产品规格的多样性,所以,一般情况下,热轧机支撑辊均选用平辊,而工作辊设计为凹度辊,热轧机的工作辊凹度为0-0.2mm。
b 轧辊的粗糙度 轧辊辊面粗糙度值的选择和均匀性的控制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表面质量,对于热轧而言,辊面粗糙度的选择既要有利于咬入,防止轧制过程中打滑,也要防止因辊面粗糙而影响产品表面质量。因此,热轧机工作辊粗糙度Ra为1.25-175μm,支撑辊粗糙度Ra为1.5-2μm。为了避免因辊面粗糙度不均匀造成带材表面色差,工作辊辊面粗糙度分布的均匀性应控制在±0.2μm内。
c 轧辊的硬度 热轧辊大都采用锻钢轧辊。轧辊硬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表面质量和轧辊的使用寿命。辊面硬度低,轧制时易产生压坑,导致带材表面出现轧辊印痕,而且降低轧辊的耐磨性与使用寿命;辊面硬度过高,轧辊韧性下降而变脆,热轧过程易龟裂或剥落。因此,选择适宜的轧辊硬度是有益的。对于四辊轧机,为提高工作辊的使用寿命,支撑辊的硬度比工作辊的低。热轧机轧辊辊面硬度,支撑辊为50±5;工作辊为70±5。
d 轧辊的保护 热轧过程中轧辊承受高温、高压、急冷急热、辊内出现交变的拉压内应力,致使辊面产生裂纹,随着裂纹的进一步扩展,致使辊面龟裂甚至剥落;热轧过程中还易出现辊面损伤、粘铝缺陷,致使换辊频次增加,研磨量增大,轧辊使用寿命缩短。如何保护轧辊,延长轧辊使用寿命,实际生产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新换轧辊在开始轧制前需进行预热,防止因轧辊内外温差过大产生热裂纹。预热的方式有两种:蒸汽预热,即换辊前向轧辊中孔通入蒸汽预热8h以上,辊面温度达60-80℃,此方式预热效果最佳;乳液预热,特殊情况下的换辊,未进行蒸汽预热,换辊后,低速旋转换辊,喷射乳液预热20-30min。2、定期更换轧辊。建立合理的轧辊周期更换制度,防止轧辊的过度疲劳和热裂纹的进一步扩展,热轧轧辊的周期更换制度如下支撑辊为2次/年,工作辊为1次/周。3、轧辊定期热处理,消除或减少内应力。4、合理选择和使用冷却润滑剂,减少轧辊磨损,调整冷却润滑剂喷射角度,避免因辊温过高引起粘辊或缠辊事故。5、合理安排轧制顺序,新换的轧辊应先生产软合金,再生产硬合金,防止对轧辊的剧烈冲击。6、更换下的轧辊研磨时,一定要磨掉辊面的缺陷和疲劳层,防止缺陷的进一步扩大。